作者: congjiao

  • 从娃娃抓起 俄罗斯重视传统价值观教育

    俄罗斯教育部长奥莉加·瓦西里耶娃在“创新实践:科学加商业”第六届年会期间举行的“国家经济的文化密码:我们都出身于童年”全体会议上说,核心价值观定位都是在家庭中确立的。

    瓦西里耶娃说:“儿童必须知道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最可怕的是模糊善与恶的概念。”瓦西里耶娃认为教师应向儿童传授普世价值观。她说:“每个孩子都面临着一个重要的价值观任务,即意识到他毕生应当学习什么。”

    活动主办方是莫斯科罗蒙诺索夫国立大学和“创新实践”公司。主题是价值观的形成及其对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影响。非政府发展机构“创新实践”第一副总经理娜塔莉娅·波波娃说:“我们已连续第三届大会选择价值观作为主题。对‘创新实践:科学加商业’大会来说,这似乎不是个很传统的决定,但非常合理。因为价值观是我们的核心动机,决定了我们的行为。”她认为,另一方面价值观是当前历史阶段社会文化发展的产物。

    价值观探索

    奥莉加·瓦西里耶娃说,人应当终身学习,其受教育水平应能应对越来越新的时代挑战。教师也必须准备接受这一新标准。并且对教师来说,最重要的任务是努力在现代知识方面超越学生,其中包括现代技术。奥莉加·瓦西里耶娃说:“普世价值观应当是每个人的精神组成,教师尤甚。不具备普世道德价值观就不可能做任何事情。”

    俄罗斯政府副总理奥莉加·戈洛杰茨说:“如今人们和儿童接触的信息越来越多,这很好。我认为,我们教育儿童时应创造有益、有趣的内容,为他们提供保护。普通的父母之爱、教师之爱、身边人之爱将种下永恒的价值观,伴随一个人终生。”俄罗斯科学和高等教育部部长米哈伊尔·科久科夫说:“大家知道,这就像我们小时候读过的一首诗中写道的:在这个世界上,要留在原地就必须快速奔跑;要前进就必须跑得更快。对正在大学学习、正在考大学或即将大学毕业的人来说,比身边的人跑得更快的感觉应当是其精神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发展创新

    莫斯科罗蒙诺索夫国立大学校长维克托·安东诺维奇·萨多夫尼奇说:“有一种非常肯定的预测,到2030年许多大众职业将消失,如司机、售货员、话务员、邮递员……需要高等教育的某些脑力职业也将消失,如会计、法律顾问、公证员、翻译,同时将出现一些与人工智能和3D技术有关的新职业、新专家。”他认为,将出现一些跨界新职业,这非常重要,逆向工程、空间系统工程、复合材料技术和原型设计等领域将非常需要跨学科性。

    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总经理亚历山大·久科夫认为,现阶段俄罗斯经济正变得更具有创新性。他说:“什么使公司更具创新性?首先,要有足够清晰的观念:错误和失败并非坏事,而是获得宝贵经验的机会。”科久科夫说,俄罗斯科学和高等教育部正与多所高校讨论启动一个试点项目,即以创新项目作为大学生的毕业论文。他认为这将教会大学生承担创新风险,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他说:“部分错误可能需要在大学里经历。我想我们将尝试近期落实这一计划。”

    大会期间与会者还在“HR领域”“技术经营领域”“科学、文化和体育领域”及“青年领域”等平台上,讨论了儿童时期树立价值观的问题。此外,大会还将展示中学生、青年学者和青年企业家发展人力资本的应用科研成果。

  • 最推荐的10部日本“书店大奖”作品

    笑过、哭过、从中获得力量的书……由喜欢读书的书店店员们选出并授予“书店大奖”的作品不可能不好看。日本的“书店大奖”自2004年开始评选,与大多由作家等文学专家评选的文学奖不同,评委均为书店店员。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以被选为前16届书店大奖前两名的共计32部作品为对象,通过网络调查公司MyVoice在全日本范围内调查了年龄在20~69岁、读过其中5部以上作品的共计1000名读者(男女各500人),请他们按顺序列出5部“想推荐给别人的作品”,将回答数据化后得出评分。同时还调查了受访者认为“有趣的作品”、“想反复阅读的作品”以及“希望影视化的作品”。以下为最终选出的10部作品。

    第十名 村上海盗的女儿(和田龙) 426分

    格局庞大的冒险故事

    故事发生在日本战国时代(15世纪末~16世纪末),主人公是依托濑户内海的村上海盗当家的女儿。小说用庞大的格局描写了海盗船间的战斗。“战国时代的海盗家族基本都是男性,女主在这样的世界里闯荡,十分帅气”(59岁男性)。这部作品是10部中唯一没有影视化的,所以有读者希望“能用CG技术真实再现(小说里的场景)”(49岁男性)。

    (1)出版社:新潮社(2)价格:1、2卷各649日元(约合人民币42元)、3、4卷各693日元(约合人民币44.8元)(3)发行数量:298.8万册 (4)参选“书店大奖”的年份及结果:2014年 大奖

    第九名 《推理要在晚餐后》(东川笃哉) 433分

    能轻松阅读的推理小说

    身为富豪千金的新人警察和语气恭敬地口吐粗话的执事一起解决案件的故事。“非常幽默的对话和本格派解谜很吸引人”(60岁女性)。小说是一话一个案件,现已写成系列故事。“想让女儿们读一读,体验一把当侦探的感觉”(56岁女性)。“看过电视剧的人一定要看看原作”(49岁女性)。

    (1)小学馆(2)702日元(约合人民币45.5元)(3)217.3万册 (4)2011年 大奖

    第八名 《东京塔:老妈和我,有时还有老爸》(Lily Franky,本名中川雅也) 454分

    平凡的日常生活打动人心

    这是插画家、演员中川雅也的自传体小说,以孤身一人抚养儿子的老妈(母亲)为中心,描绘了母与子、父与子以及青春忧愁的故事。虽然是“平凡生活中的些微小事”(64岁女性),但是“催人泪下”(38岁男性)。

    “小说描写了儿子对母亲的感情,以及身为儿子的无能为力,十分打动我”(67岁女性)。有的读者因“学到家人间的相处方式”(69岁女性)而想推荐给家人看,也有读者表示,“现在我的父母都不在了,再读的感受应该也会和以前不一样”(女性 56岁)。

    (1)扶桑社(文库本为新潮社出版)(2)825日元(约合人民币53.4元)(3)240万册 (4)2006年 大奖

    第七名《我想吃掉你的胰脏》(住野夜) 498分

    悲伤到落泪的恋爱小说

    主人公是一名高中生,在医院捡到了一本《共病文库》,是患有胰脏疾病、生命所剩无几的同班女生写的日记。这部作品描述了共享秘密的男女主角间的故事,被简称为“KIMISUI”(由日语“你”和“胰”的发音组成),很受年轻人喜欢。“看标题完全没想到是爱情小说,反而十分吸引我”(女性 33岁)。

    “读着读着就难过起来”(44岁男性)。“不管看多少遍都能哭出来”(29岁女性),所以很多读者都想推荐给恋人或朋友看。“推荐给那些虽然浪漫但是不看书的人,想用这本王道恋爱小说让他们体会到文字的力量”(68岁男性)。

    (1)双叶社(2)734日元(约合人民币47.5元)(3)246.7万册 (4)2016年 第2名

    第六名 《金色梦乡》(伊坂幸太郎) 510分

    孤独的逃亡令人始终心悬一线

    众目睽睽之下发生了暗杀首相事件,被冤枉成凶手的青年不得已孤独地踏上了拼命逃亡之路。“意料不到的进展加上富有魅力的角色,回味无穷”(42岁男性)。“从开头就悬着一颗心直到结尾,想推荐给不喜欢看书的朋友”(37岁女性)。

    “随着故事的发展很多伏笔也逐渐明朗,明白了很多先前没注意的地方”(59岁男性)。很多读者都表示想反复阅读。

    (1)新潮社(2)1034日元(约合人民币66.9元)(3)118.6万册 (4)2008年 大奖

    第五名 《蜜蜂与远雷》(恩田陆) 670分

    生动地表现出钢琴琴音

    这是一部年轻钢琴家们的青春群像小说。通过一场钢琴大赛描绘了拥有各种才能的参赛者们的人生。“这部作品生动地描绘出了钢琴的琴音”(66岁男性)。很多读者都觉得小说中关于演奏的描写很精彩。还有读者表示“我一边听着古典音乐一边读这本小说,这是前所未有的立体式阅读体验”(67岁女性)。

    很多读者都想推荐给喜欢音乐、会弹钢琴的人看。不过也有读者觉得这部作品“像格斗比赛一样有趣,想推荐给格斗爱好者看”。这部作品于2017年1月获得直木奖。

    (1)幻冬舍(2)上下册各803日元(约合人民币52.0元)(3)149.3万册 (4)2017年 大奖

    第四名 《博士的爱情算式》(小川洋子)705分

    文笔朴实,讨厌数学的人也会喜欢看

    失忆的天才数学家“博士”、被派遣到“博士”家的保姆“我”、以及“我”的10岁儿子“平方根”。小说以博士最珍爱的语言“数字”为媒介,描述了三人间的心灵交流。“尽管记忆模糊也要努力生活的博士十分惹人怜爱”(26岁女性)。

    虽然小说中罗列了很多算式,但通过讨厌数学的“我”朴素的语言串联在了一起。这部作品受到不少女性的喜爱,“很喜欢作者小说中共通的那种奇异的美和宁静”(52岁女性)。“推荐给喜欢数学的人”(26岁女性),也有读者认为,“即使不喜欢数学,也能从不同角度认识数学”(22岁男性)。

    (1)新潮社(2)605日元(约合人民币39.1元)(3)276.3万册 (4)2004年 大奖

    第三名 《名叫海贼的男人》(百田尚树) 724分

    从战后企业家的人生中获得勇气

    作品以出光兴产的创始人出光佐三为原型,描绘了日本战败后失去一切的石油公司创始人在不解雇任何一名员工的情况下东山再起,并以石油为武器与世界对抗的故事。“看到了二战后的日本”(55岁男性)。“令现今的男性热血沸腾”(37岁男性)。“是一本很有趣的经济小说”(67岁男性)。很多读者认为男性喜欢看这本书。

    “想让后辈职员们知道为他人努力工作是一件美好的事”(38岁女性)等很多声音表示想推荐给同事看。还有读者觉得“想在要振奋起来的时候看”(38岁男性)、“是一部想一读再读的作品”。

    (1)讲谈社(2)上下册各825日元(约合人民币53.4元)(3)442万册 (4)2013年 大奖

    第二名 《告白》(凑佳苗) 731分

    故事发展远超想象,一口气读完

    故事从失去女儿的女教师在课堂上指出行凶少年的情节展开。小说在“同学”“凶手”“凶手的家人”之间切换叙事视角,逐渐逼近事件真相。很多人一口气读到了富有冲击性的结局。推荐者表示,“情节发展超乎想象。看的过程中实在是太想知道结局会是怎样”(26岁女性)。将此书选为最有趣的作品的读者最多。

    这部作品推荐给喜欢推理小说的人,不过也有读者表示“希望大家读过这本小说后,能获得一些关于教育孩子如何与人交往的启示”(47岁女性)。

    (1)双叶社(2)681日元(约合人民币44.1元)(3)357.2万册 (4)2009年 大奖

    第一名 《编舟记》(三浦紫苑) 998分

    语言的乐趣和工作的踏实

    《编舟记》以出版社的词典编辑部为舞台,描述了青年主人公与个性鲜明的编辑、研究者们一起致力于编纂新词典的故事。这部作品的主题是“语言”。推荐意见指出,“希望什么都依靠网络的儿子能明白词典是辛劳和情感的结晶”(62岁女性)。“想让学理科的同事了解语言的乐趣”(23岁男性)。很多分这本书时都关注到语言的乐趣。

    小说细致地描绘了词典编纂过程中不为人知的困难。“希望那些厌倦工作的人能从中领悟到花时间一点点累积成果的重要性”(55岁女性)。还有读者表示,“在对工作的态度等方面,自我对比之下可能会有所感悟”(46岁女性)。这部作品也能引发读者们关于工作的感想。

    将这本书选为最想反复阅读的作品的人最多。“长大后再读感觉会不一样”(22岁女性)。“之前代入主人公的情感读过一次,想以不同人物的视角再读读看”(55岁女性)。

    (1)光文社(2)文库本682日元(约合人民币44.1元)(3)136.7万册(4)2012年 大奖

    读者视角的奖项

    书店大奖由每天和书打交道的书店店员们选出“自己十分想推销的书”,然后进行第1次投票选出提名作品,第2次投票直接决定获奖作品。2019年4月举行了第16届书店大奖的评选,全国493家书店共623人参与了第1次投票,308家书店共371人参与了第2次投票。

    调查中读者推荐的书籍

    日本出版社筑摩书房的顾问兼书评家松田哲夫认为,对作家来说,“得到最贴近读者的书店店员的认可,是莫大的鼓励”。与现有文学奖项无缘的Lily Franky的作品《东京塔》于2006年获得书店大奖,这也加深了书店大奖作为“读者视角的奖项”的印象。

    获奖作品多被拍成了电视剧或电影等影视作品。近期上映的电影《蜜蜂与远雷》原作在2017年同时获得直木奖和书店大奖。有声音指出,以钢琴大赛为舞台来拍影视作品比较困难。作者恩田陆希望“尽量拍成讲述弹钢琴的电影”,松冈茉优等演员们通过弹琴的场景将片中人物的心理表现得淋漓尽致。幻冬舍也表示,“电影完全表达出了原作者的想法,非常满意”。

  • 2018年度十大好书

    编辑们选出了今年的最佳小说和非虚构类图书。

    《不对称》(Asymmetry)
    丽莎·哈利迪(Lisa Halliday)/著
    在《不对称》中,两个看似不相关的部分通过一个令人震惊的结尾产生了关联。第一个部分《愚蠢》是一个爱情故事。讲述了二十五六岁的图书编辑、有志于成为作家的艾丽斯,与杰出的老作家埃兹拉·布莱泽(带有一部分菲利普·罗斯[Philip Roth]的影子)之间的情事。第二个部分《疯狂》的主人公是滞留在希思罗机场的伊拉克裔美国经济学家阿马尔·贾法里。哈利迪的文笔干净、利落,近似泽巴尔德(W.G. Sebald)的纪实风格。这是作者的处女作,读起来却像是一个出版过多部作品的文坛老手所写,它既是一本逾界的影射小说,一部创意之作,也是一部带有政治立场的后设小说。
    小说 | 西蒙与舒斯特出版社(Simon & Schuste),26美元

    《了不起的信徒》(The Great Believers)
    丽贝卡·马凯(Rebecca Makkai)/著
    马凯这部小说感人至深,背景设定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的芝加哥和2015年发生恐怖袭击时的巴黎,它借由艾滋病流行和一位母亲寻找关系疏远的女儿,来探寻无谓失去亲人所带来的影响,以及我们为克服这种影响所付诸的努力。她对一群朋友的刻画——其中大多数是男同性恋者,呈现出这一病症开始流行肆虐之初所造成的恐怖与悲剧,以及之后数十年的持续影响。她的小说充满同情却不滥情,在布克奖(Booker Prize)和全国图书奖(National Book Award)的角逐中,都占据了一席之地。
    小说 | 维京出版社(Viking),27美元

    《温柔之歌》(The Perfect Nanny)
    莱拉·斯利马尼(Leila Slimani)/著
    从这个令人不安的警世故事(龚古尔奖[Goncourt Prize]得主)一开始,我们就知道一个招人喜欢的保姆,将她照顾的两个孩子杀死;但这个不落窠臼的家庭惊悚小说更令人瞩目的地方,是作者对一位母亲和她请来照顾子女的保姆之间特殊关系的亲密分析。斯利马尼写出了一些极精彩的性格研究,还提出了一些令人痛苦的主题:父母投射到保姆身上的禁忌欲望、种族和阶层的紧张关系。在这部乖张迷人的作品里,只有一件事是明确的:孤独会让你失去理智。
    小说 | 萨姆·泰勒(Sam Taylor)/翻译 | 企鹅出版集团(Penguin Books),16美元

    《好了,好了》(There There)
    汤米·奥兰治(Tommy Orange)/著
    奥兰治的处女作是对身份认同及其破碎的替代品,以及透过时间、贫困和都市生活的镜头过滤下的迷思所做的宏大思考。书中许多短小章节,是通过一群生活在加利福尼亚州奥克兰市、彼此疏于走动的印第安原住民在前往帕瓦仪式的路上讲述的。如同乔叟(Chaucer)作品中的人物,他们也是前往圣地的朝圣者;或者又如同福克纳的《我弥留之际》(As I Lay Dying),他们也是穿越这片土地的大家庭。这部小说记录了他们的冒险之旅,令纯粹翱翔之美的瞬间与最尘世的平凡相碰撞,令永恒的感觉与当下之现实毗邻而居。
    小说 | 克诺夫出版集团 (Alfred A. Knopf),25.95美元

    《华盛顿·布莱克》(Washington Black)
    埃茜·伊杜吉安(Esi Edugyan)/著
    这部关于同理心与想像力的卓绝之作——作者是加拿大享有盛誉的吉勒文学奖(Giller Prize)的2018年得主——以奴隶制日渐衰落的时代开篇,地点位于英国殖民地巴巴多斯的一个糖料种植园,并且在恣意妄为的暴行背景下,它迅速让我们进入了一个新的可能性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人们乘坐热气球飞向天空,潜入神秘的海洋深处,徒步穿越北极。最大胆的是,这是一个白人奴隶主的兄弟和年轻的黑奴可以建立起坚固友情的世界。伊杜吉安以细腻的笔触和雄辩的辞采,讲述了一个关于探索和发现的奇妙故事。
    小说 | 克诺夫出版集团,26.95美元

    《美国监狱》(American Prison)
    沙恩·鲍尔(Shane Bauer)/著
    鲍尔于2014年搬到路易斯安那州乡村,在私人监狱韦恩惩教中心卧底,担任狱警。他的伪装持续了四个月后被发现,但得到的素材足够为Mother Jones写一篇尖锐的黑幕揭露报道了,这篇文章为他赢得了全国杂志奖(National Magazine Award),并受华盛顿官员之邀讲述营利性监狱所存在的问题。借这本书,鲍尔对那篇文章进行了扩充,把它变成了一份让你无法忽视的综合分析。他的书是恐怖行为的详细目录,从那些历史先例——内战结束后南方监狱里的囚犯租赁,也就是把囚犯作为失去自由的劳动力出租给企业——到一个规模达数十亿美元的产业里司空见惯的猖獗暴力、渎职与无能。
    非虚构类 | 企鹅出版社(Penguin Press),28美元

    《我的求学路》(Educated)
    塔拉·韦斯托弗(Tara Westover)/著
    韦斯托弗这本出色的回忆录,是勇气和自我创造的体现。她在爱达荷州一个信奉生存主义的人家长大,是七个孩子中的老幺,因为与社会完全脱节,她甚至连出生证明都没有,上大学之前没进过学校。能进大学,对她来说并不容易:在家里,阅读就意味着研读《圣经》和《摩门经》,她童年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给父母打下手——母亲是一个没有执照的助产士,而父亲是一个经营废金属垃圾场的偏执狂。在讲述成长经历和一路取得的成功时(她将拿到剑桥大学的历史学博士学位),韦斯托弗冒了很大的风险并与家人疏远。但换来的是一本书,它证明了难以抑制的学习欲望。
    非虚构类 | 兰登书屋(Random House),28美元

    《弗雷德里克·道格拉斯》(Frederick Douglass)
    戴维·布莱特(David W. Blight)/著
    这是关于一个非凡人物的非凡之作。具有感召力的道格拉斯,是亚伯拉罕·林肯的良心,可以说,布莱特这部详尽的、颇有电影画面感的传记,是他毕生致力于这个题目的结果。道格拉斯自己写了三本自传,讲述了他如何从一名奴隶成长为19世纪最伟大的人物之一;但布莱特的作品比其中任何一部都更充实,以一种道格拉斯不可能也不愿意采行的方式,把他公私两面的生活联系到一起。结果就是,这个版本在未来数年都将是盖棺定论之作。
    非虚构类 | 西蒙与舒斯特出版社,37.5美元

    《如何改变你的意识》(How to Change Your Mind)
    迈克尔·波伦(Michael Pollan)/著
    波伦以饮食伦理方面的著作而闻名,他出版了迄今为止最具个人色彩的一本书,书中他在所有读者的众目睽睽之下嗑药。他探索了迷幻药的历史和科学,讲述了我们的社会对这些药物的兴趣,以及它的从兴盛到衰落到再度兴起——这些药物现在被认为有很多好处,从帮助戒瘾到减轻绝症患者的恐惧。随着他对迷幻体验的神秘性与灵性的研究,这本书达到了高潮。当我们控制自我的那部分意识消失后,我们能从中学到什么?大脑中这个将我们与孩子看待世界联系到一起的更古老、更原始的部分是什么?那个给他带来幻觉的体验令他思考,我们最终要如何才能充分利用我们作为世界上有意识的存在。
    非虚构类 | 企鹅出版社(Penguin Press),28美元

    《小鱼小虾》(Small Fry)
    丽莎·布伦南-乔布斯(Lisa Brennan-Jobs)
    布伦南-乔布斯在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间穿梭长大:她的母亲是一个情绪不稳定且贫穷的艺术家,她的世界是波西米亚式的,漂泊不定;而她的父亲史蒂夫·乔布斯冷酷、越来越有钱,他的世界豪华舒适。她提供了对父母难以忘怀的刻画,通过细致入微的细节,重现了她在帕洛阿尔托度过的忧伤童年。她的回忆录是一部异乎寻常的亲密之作,是一种独特文学感受力的初次亮相。不过,她对乔布斯的描绘——一个常有令人难以置信的情感疏忽和虐待之举的人——最终让本书有了一种毁灭性的震撼。
    非虚构类 | 格罗夫出版社(Grove Press),26美元

  • 2019年度十大好书

    《消失的土地》(Disappearing Earth)
    茱莉亚·菲利普斯(Julia Phillips)著

    在这本自信的处女作的第一章中,两个年轻的女孩消失了,给这个坐落在遥远堪察加半岛边缘的小镇带来了巨大冲击。接下来的小说由一系列相互交叠的小故事组成,讲述了她们的失踪给许多女人造成的影响。每一个情节丰富的故事都将叙事向前推进一个月,揭示了堪察加的女人们如何在个人、文化和情感层面受到这起犯罪行为的打击。

    《托皮卡学校》(The Topeka School)
    本·勒纳(Ben Lerner)著

    这是勒纳令人振奋的第三部小说。继《离开阿托查车站》(Leaving the Atocha Station)和《10:04》之后,本书展现了一种极为美国式的宽广,从为人父母到童年,从有害的大男子主义到舔阴的细节,从弗洛伊德的俄狄浦斯情结到图派克(Tupac)的《都看着我》(All Eyez on Me),无所不包。亚当·戈登(Adam Gordon)再度成为主人公,但这次是作为高中辩论明星,而且主要是以第三人称出现。他的心理学家父母,以及一个有认知缺陷、和亚当的天赋形成鲜明对比的前同学,得到了同等的篇幅。勒纳早期小说对艺术和真伪的质疑依然存在;但是亚当的信仰缺失如今已经扩展成一个国家信仰危机的症状。一名作曲家对管弦乐编曲的感觉,一个腹语表演者的音域,以及一种细腻的民族和谐,一直都是勒纳所倚仗的。然而,最后一项此前从未如此欢快地被大量使用,也从未如此深情地唤起过晚期克林顿主义的泡沫质感。

    《呼气》(Exhalation)
    特德·姜(Ted Chiang)著

    这本合集收录了九个美丽动人的短篇小说,其中好几篇都探讨了时间旅行的重大后果。阅读它们就像和一位朋友坐在一起吃饭,席间他向你解释科学理论,毫无居高临下之态。每一个深思熟虑、构思优雅的故事都提出了一个哲学问题;在经历了一段非凡的旅程后,特德·姜将这9则故事构织成了一场圆融的谈话。

    《失踪儿童档案》(Lost Children Archive)
    瓦莱丽娅·鲁塞利(Valeria Luiselli)著

    这位墨西哥作家的第三部小说——也是她的第一部英文小说——以一场危机为背景展开:孩子们穿越边境,面临死亡,被拘禁,在没有监护人陪伴的情况下被驱逐出境。小说以一对夫妇和他们的两个孩子(都没有名字)为中心,他们正沿着从纽约市到墨西哥边境的公路旅行;在进行独立的人种学研究的同时,这对夫妇的婚姻正处于崩溃的边缘,女人试图帮助一名墨西哥移民找到她在试图越过边境时失踪的女儿。鲁塞利的写作才华激起了愤怒和怜悯,但读了这样一部小说之后,人们会怎么做呢?鲁塞利对这些疑虑极为敏感,她带来了一本充满暗喻、自我反思与实验性的书,既是关于故事讲述者,也是关于失踪的儿童。

    《开往丹吉尔的夜船》(Night Boat to Tangier)
    凯文·巴里(Kevin Barry)著

    你不会想到在西班牙海岸一个荒凉的渡轮码头遭遇锐利的抒情文字或悲叹的哲学,但由于巴里的小说中有两个爱尔兰黑帮反英雄人物,两者都得到了不少展现,与此同时还讲述了粗俗有趣的故事,唤起许多痛苦的回忆。他们的生活已经变得如此紧密地交织在一起,以至于他们等待的年轻女子可以成为他们两人的家人。她会露面吗?他们真的很在意吗?他们的玩笑是抵御黑暗的盾牌,一部《等待戈多》的诙谐新版本。

    《什么都不说》(Say Nothing)
    帕特里克·拉登·基夫(Patrick Radden Keefe)著

    1972年,蒙面者闯入38岁的寡妇、10个孩子的母亲珍·麦康维尔(Jean McConville)在贝尔法斯特的家中,将她拖了出来。在这本精心叙述的书中——步调精巧犹如小说——基夫以麦康维尔谋杀案为棱镜,讲述了北爱尔兰动乱的历史。他采访了冲突双方的人,把那个时代的悲剧性破坏和损耗变成了一个灼热的、扣人心弦的传奇故事。

    《俱乐部》(The Club)
    利奥·达姆罗施(Leo Damrosch)

    英国画家约书亚·雷诺兹(Joshua Reynolds)只是想让他情绪低落的朋友塞缪尔·约翰逊(Samuel Johnson)高兴起来。谁知道他提议的周五晚上在伦敦土耳其人头酒馆(Turk’s Head Tavern)举行的夜聊会,最终会吸引18世纪末英国几乎所有的领袖人物?达姆罗施将《俱乐部》里令人敬畏的个性——聪明的头脑、机智的口水战、温柔的友情——带到生动的生活中,呈现出一幅幅不可磨灭的肖像:约翰逊和雷诺兹、埃德蒙·伯克(Edmund Burke)、亚当·斯密(Adam Smith)、演员大卫·加里克(David Garrick)、历史学家爱德华·吉本(Edward Gibbon),当然还有约翰逊忠诚的传记作者詹姆斯·鲍斯威尔(James Boswell):“一群很少甚至无人能及的天才”。

    《黄房子》(The Yellow House)
    萨拉·M·布鲁姆 (Sarah M. Broom)著

    在她非凡、引人入胜的处女作中,布鲁姆超越了对一本回忆录的基本期待,创造了一种娱乐和创造性相融合的文学形式。部分是口述历史,部分是城市历史,部分是对过去生活方式的赞美,《黄房子》是对贪婪、歧视、冷漠和糟糕的城市规划的全面控诉,正是这些导致她家的房子从地图上消失。追踪新奥尔良东部(一片“有法国区50倍大的区域”,大多数旅游地图上却无处可寻,其中有零星被白人忽略的房产)一个家庭的历史,从上世纪60年代到卡特里娜飓风,本书立刻成为了一部必读文本,审视着新奥尔良市乃至整个美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无可见挫伤》(No Visible Bruises)
    雷切尔·路易斯·斯奈德(Rachel Louise Snyder)著

    斯奈德在书中详尽报道了世界卫生组织所称的“流行病式的全球健康问题”。仅在美国,半数以上被谋杀的女性是被现任或前任伴侣杀害的;家庭暴力不分阶级、宗教和种族。斯奈德揭露了普遍存在的迷思(限制令是答案,施虐者从不改变),并动情地描写了等式两边的人的生活(和死亡)。她没有给出简单的答案,而是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这些信息本身就是一种希望。

    《切尔诺贝利的午夜》(Midnight in Chernobyl)
    亚当·希金博特姆(Adam Higginbotham)著

    希金博特姆对1986年4月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的精彩描述,属于那种读来像紧张冲突不断的惊悚小说的罕见科技图书。故事充满生动的细节和深入刻画的人物性格,从中可以看到令人震惊的无能,一个接一个的错误,一个接一个的误判,最终导致了不可避免的、改变历史的灾难。
    非虚构 | 西蒙与舒斯特出版社(Simon & Schuster)。29.95美元。| 阅读书评 | 收听:亚当·希金博特姆接受播客采访

  • 普罗米修斯

    很久很久以前,地面上没有火,人们只好吃生的东西,在无边的黑暗中度过一个又一个长夜。就在这时候,有一位名叫普罗米修斯的天神来到了人间,看到人类没有火的悲惨情景,决心冒着生命危险,到太阳神阿波罗那里去拿取火种。有一天,当阿波罗驾着太阳车从天空中驰过的时候,他折了一根又粗又长的茴香秆,在太阳车那里,从喷射着火焰的车轮上,自从有了火,人类就开始用它烧熟食物,驱寒取暖,并用火来驱赶危害人类安全的猛兽……宙斯看到人间升起了火焰,而且火光照射得那么远,气急败坏,决定给普罗米修斯以最严厉的惩罚,吩咐火神立即执行。火神很敬佩普罗米修斯,悄悄对他说:“只要你向宙斯承认错误,归还火种,我一定请求他饶恕你。”普罗米修斯摇摇头,坚定地回答:“为人类造福,有什么错?我可以忍受各种痛苦,但决不会承认错误,更不会归还火种!”火神不敢违抗宙斯的命令,只好把普罗米修斯押到高加索山上。普罗米修斯的双手和双脚戴着铁环,被死死地锁在高高的悬崖上。他既不能动弹,也不能睡觉,日夜遭受着风吹雨淋的痛苦。尽管如此,普罗米修斯就是不向宙斯屈服。狠心的宙斯又派了一只凶恶的鹫鹰,每天站在普罗米修斯的双膝上,用它尖利的嘴巴,啄食他的肝脏。白天,他的肝脏被吃光了,可是一到晚上,肝脏又重新长了起来。这样,普罗米修斯所承受的痛苦,永远没有尽头了。许多年来,普罗米修斯一直被锁在那个可怕的悬崖上。有一天,著名的大力神赫拉克勒斯经过高加索山,他看到普罗米修斯被锁在悬崖上,心中愤愤不平,便挽弓搭箭,射死了那只鹫鹰,接着又用石头砸碎了锁链。普罗米修斯–这位敢于从天上拿取火种的英雄,终于获得了自由。

    我们常把普罗米修斯比喻为成全他人而宁愿牺牲自己的人。

  • 浙江省高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2019年暑期备课培训会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进行培训

    现场教学培训


    第一次参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暑期备课会一点点感悟:几乎大家都共识这门课比较难上,理论性强,又比较抽象,孩子们天然性地不喜欢,但又有一点观察:越是牛掰的学校这种差异性越小,反之越大,比如我合影时刚巧旁边一个女老师,我随机问她,你们学校原理课和其他课相比评价如何,她说:不错的呀,至少有百分之八十老师原理课上得很好的。我问:老师你哪个学校?对方回:浙大。然后他们院长做了报告,我终于可以确认他们确实牛掰,艺高人胆大。比较有印象的几个点是:一个老师说如果没有学理上的清楚,政治上的坚定是不可能的。还有一个是温大搞的盛势浩大的教改“一化六制”,我检索了一下,发现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核心武器其实只有一个,它的弹性考核制,就是平时多发言,多研讨,多实践等等,可以抵消期末考试,平时成绩不好的参加机考。我想如果我是学生我也愿意为不用期末考试拼了。最后一点,专题制教学与传统制教学形成了一种冲突,结论就是,因为争议比较大,专题教学还实行不了,只能继续传统教材板块教学啦

  • 身边的伦理学:给善恶一个答案


    内容简介  · · · · · ·

    【内容简介】

    善恶之间是否有答案?

    虽然不是每个人都需要回答如此大哉问,但与善恶有关的事件每天都可能发生在我们身边,我们必须决定采纳何种道德观点、采取何种道德立场。

    车轮之所以被发明出来,是为了以最小的摩擦来促进物体的运输。道德之所以被构建出来是为了服务于人生存的需要和对繁荣与幸福的欲求。理想的道德应该充当个人幸福与社会和谐的蓝图。

    翻开本书,从纷繁的各路道德法则中寻找你自己的落脚点,在这个混乱的时代中,只有心如明镜,才能远离迷茫。

    ———-

    【编辑推荐】

    一、一本不讲大道理,解决现实生活伦理困惑的书

    讲大道理的书已经很多了,人们要知道的不是什么是至高善,生活中需要的是一个能解决现实情况的准则。

    二、深入浅出,既是哲学著作,也是通俗读物。

    结合新闻实际案例,探讨道德法则对生活的实际应用。不是唱高调却无法实现的深奥道德,而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道德意见。

    三、美国院校道德哲学经典,第七版修订。

    历经多次修订,内容严谨可靠。

    ———-

    【相关推荐】

    这本书用一种迷人的方式的方式向读者介绍了一系列理论概念,通俗易懂的形式里面包含着大量材料。——Michael Gavin,东密歇根大学

    《给善恶一个答案:身边的伦理学》是一本不同凡响的道德哲学读物。作者通过耐心细致的工作,将借助与那些抽象的哲学概念相关的现实问题,将这些哲学概念清楚明白地表现了出来。——Vic McCracken,德克萨斯州阿比林基督大学

    这本书的可读性让我印象深刻,书中的文字不仅流程而且明确。谈论哲学总是相对困难的,但两位作者通过平实的语言和具体事例让这件工作得以完成。对于对哲学感兴趣的读者来说,这是很好的入门读物。——Mary Beth O’Halloran,美国世纪学院

    作者简介  · · · · · ·

    作者

    路易斯•波伊曼(Louis P. Pojman)(1935-2005),西点军校荣誉哲学教授和剑桥大学克莱尔学堂终身成员。在哥伦比亚大学协和神学院获得文学硕士学位和哲学博士学位,并在牛津大学获得哲学博士学位。写作和主编了30多本著作和100多篇文章。

    詹姆斯•菲泽(James Fieser),田纳西大学马丁分校哲学教授。撰写、主编以及与人合著了10部教材,其中包括《西方哲学史:从苏格拉底到萨特及其后》。

    译者

    王江伟:北京师范大学伦理学专业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古希腊伦理学,曾译有《阴阳的哲学》《人类理智研究》(编译),发表学术论文若干。

    目录  · · · · · ·

    序言 /  Ⅶ
    致谢 /  Ⅺ
    第1章
    什么是伦理学?
    伦理学及其分支 /  003
    道德与其他规范性学科的比较 /  006
    道德原则的特点 /  012
    伦理评价的领域 /  015
    结论 /  020
    进一步的反思 /  022
    第2章
    伦理相对主义
    主观伦理相对主义 /  027
    约定伦理相对主义 /  031
    对约定伦理相对主义的批评 /  036
    结论 /  047
    进一步的反思 /  048
    第3章
    道德客观主义
    阿奎那的客观主义与绝对主义 /  054
    温和客观主义 /  065
    伦理境遇主义 /  073
    结论 /  076
    进一步的反思 /  077
    第4章
    价值与对善的追求
    内在价值与工具价值 /  081
    快乐的价值 /  085
    价值是客观的还是主观的?  /  091
    价值与道德的关系 /  094
    好的生活 /  098
    结论 /  105
    进一步的反思 /  106
    第5章
    社会契约论与道德的动机
    为什么社会需要道德规则?  /  110
    为什么我应当有道德?  /  119
    道德、自我利益与博弈论 /  123
    道德的永久动机 /  128
    结论 /  134
    进一步的反思 /  135
    第6章
    利己主义、自我利益与利他主义
    心理利己主义 /  140
    伦理利己主义 /  148
    反对伦理利己主义的论证 /  157
    进化论与利他主义 /  163
    结论 /  167
    进一步的反思 /  168
    第7章
    效用主义
    经典效用主义 /  173
    行动效用主义和规则效用主义 /  179
    对效用主义的批评 /  185
    对“目的证明不道德的手段合理” 的批评 /  194
    结论 /  200
    进一步的反思 /  201
    第8章
    康德与道义论
    康德受到的影响 /  204
    定言命令 /  211
    自然法则原则: 四个例子 /  216
    自然法则原则的反例 /  221
    定言命令的其他公式化表述 /  226
    无例外规则的问题 /  233
    后代问题 /  239
    结论: 一份和解方案 /  242
    进一步的反思 /  244
    第9章
    德性论
    德性伦理学的本性 /  249
    对以行动为基础的伦理学的批评 /  256
    以德性为基础的伦理学与以行动为基础的伦理学之间的联系 /  266
    结论 /  279
    进一步的反思 /  280
    第10章
    性别与伦理学
    古典的观点 /  286
    女性关怀伦理学 /  294
    在性别与伦理学方面的四个选项 /  303
    结论 /  310
    进一步的反思 /  312
    第11章
    宗教与伦理学
    道德依赖于宗教吗?  /  317
    宗教是与道德不相关甚或与之相对立的吗?  /  326
    宗教提升了道德生活吗?  /  335
    结论 /  344
    进一步的反思 /  345
    第12章
    事实、价值问题
    休谟和摩尔: 对这个问题的经典表述 /  350
    艾耶尔与情绪论 /  356
    黑尔与规定主义 /  362
    自然主义与事实—价值问题 /  375
    结论 /  380
    进一步的反思 /  382
    第13章
    道德实在论与怀疑主义的挑战
    麦凯的道德怀疑主义 /  387
    哈曼的道德虚无主义 /  395
    对道德实在论的一种辩护 /  401
    结论 /  407
    进一步的反思 /  408
    附录
    如何阅读和写作一篇哲学论文 /  410
    进一步的阅读 /  415
    注释 /  422
    术语表 /  435
    索引 /  441
    ·